来源:双鸭山市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5-08-13 08:37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
——尖山区不遗余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倾力打造四季全时乡村生态体验项目,全面促进农业产业绿色升级,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绿色成为尖山高质量发展最鲜明、最厚重的底色。
近年来,尖山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立足区域资源禀赋,聚焦产业转型、文旅融合、消费升级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不遗余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尖山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协同共进。
核心词: 深耕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地标,勾勒“生态旅游”新图景
依托丰富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大力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精心打造多元化、高品质文旅产品,让市民共享生态红利,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乡村文旅示范引领。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双兴村为核心引擎,整合周边田园风光、森林资源,形成“春赏花、夏采摘、秋观景、冬戏雪”的文旅产业特色。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每逢节假日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采摘果蔬、露营休闲,深度感受乡村生态之美,双兴村已成为展示尖山生态文旅成果的重要窗口。
亲子互动空间升级。福悦湾小黄鸭无动力乐园项目以“环保、童趣”为核心设计理念,全部采用生态友好型材料建设游乐设施。该项目有效填补了区域内高品质、生态化夜间亲子互动空间的空白,深受家庭游客欢迎。
冰雪经济活力彰显。依托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并推出系列冬季文旅活动,持续做优做强文旅产业。已成功举办三届冰雪嘉年华活动,并在知春湖、承平湖等重点区域引进了大型冰雪游乐项目,打造了大型冰雪雕塑景观。这些举措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冬季户外冰雪游乐场所,成为孩子们的冬季乐园,有效激活了本地冬季消费市场。
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成功举办“尖山区2024年冬季冰上趣味运动会”,设置速滑、冰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有效激发了全民上冰雪的热情,进一步繁荣了冬季旅游消费市场。冰雪活动实现了生态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冰天雪地”正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核心词:筑牢生态根基,发展绿色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充分发挥近郊乡村地理优势,将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生态、高质效方向转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重点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以安邦乡公立村“公立屯”香甜糯玉米为典型代表,依托众诚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结合当地土壤与气候条件,引进培育优质甜糯玉米品种,建立标准化生态种植基地。
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开展精深加工,成功塑造“公立屯”品牌。该产品凭借其天然生态品质赢得市场广泛认可,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从单一种植向“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转型。
核心词:激活城市动能,繁荣夜间经济,点亮“不夜尖山”新名片
将发展夜间经济作为推动文旅消费升级、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战略支点,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业态丰富的夜间消费场景。
特色街区集群发展,重点培育福悦湾星光码头、南市区夜市、火车头夜市等夜间经济集聚区。每当夜幕降临,这些区域便成为城市活力的中心。提质升级“青野夜巷”,对现有夜市进行系统性提质升级。
优化餐饮区布局,引入更丰富多元的地方特色美食和小吃;增设高品质的文创产品展销长廊,积极吸引本地手工艺人、创意设计工作室等入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消费体验和独特的“尖山记忆”伴手礼。
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夜市的品质感和吸引力。夏季日均客流量可达1.2万人,拉动区域夜间消费增长显著。夜间经济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力量,“不夜尖山”品牌日益响亮。
从特色文旅的繁荣发展,到绿色产业的蓬勃兴起,再到夜间经济的活力绽放,而今的尖山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奋力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