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双鸭山市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5-08-18 14:43
激荡起绿色诗画“澎湃热潮”
友谊县农文旅“场景融合”绘就生态发展新图景
本报首席记者 杨军 记者 王博
从景区里的一草一木,到田野间的五彩斑斓,再到四季流转的自然画卷;从创新推动文化资源转化,到提升旅游产业各个链条文化内涵,再到新型场景、新兴业态的构建布局, 农文旅“场景融合”,绘就出生态发展新图景,激荡起绿色诗画“澎湃热潮”。
当生态邂逅旅游,如何从“遇见美”到“守护美”?友谊县用看得见的变化诠释着:守护生态就是守护未来,发展文旅就是发展民生。
奏响生态“交响曲”,绘就绿色“锦绣图”。多年来,友谊县始终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经济社会发展脉络之中,在生态修复中夯实旅游根基,在产业创新中释放绿色动能,用农文旅融合的一个个生动实践诠释着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共赢之道。
点绿成金:让生态资源实现永续奔流
留住“绿水青山”,贮存“乡愁最初的味道”。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把生产耕作区变成了市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为生态发展锦上添花。
打造现代农业嘉年华科技示范园,推出集研学教育、文化旅游、农业休闲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达到农业、人文与生态相互映衬、完美融合,使其一跃成为打卡胜地,熙熙攘攘的人流让田园烟火气氤氲升腾。
复原2辆苏联专家露营车、陈列第三版一元纸币背景拖拉机及东方红拖拉机等特色景观,新建科技观光长廊,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示玉米起源、大豆种植技术、太空育种及新型种植技术等内容,系统传播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每年六月,金色花海成为网红地标,吸引八方游客打卡。今年举办的“芸薹漫音”群众田园文化活动(油菜花节),让这片花海热度再攀新高,吸引县内及周边学校数百名学生开展主题研学。
2023年以来,园区累计接待包括波兰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在内的50余个研学团,2000余人次参与,独特的农文旅融合模式获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省台《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既扩大了友谊农业知名度,也让生态旅游路径愈发清晰。
观景台与摄影步道延伸着花海的观赏价值,研学活动赋予农业科技传播功能,而媒体聚焦则持续提升着友谊县的美誉度,让生态资源在守护中不断释放经济价值。
从“乡村休闲游”到四季主题线路,县内10余条精品旅游路线串联起农田、景区与村落。游客在北大荒农机博览园感受农垦精神时,也能在周边农户家中品尝绿色食材,这种农文旅融合的模式,让土地在孕育粮食的同时,也生长出“生态经济”的新果实,目前县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0%。
景区蝶变:让生态之美成为发展底色
旅游业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唤醒“沉睡”资源,提升景区“造血”能力,让特色文旅产业焕发勃勃生机,更好地回应游客对“诗和远方”的追求。
挹娄文化风情园堪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典范,园区内绿化率高达90%以上,葱郁的林木、缤纷的花草覆盖了绝大部分区域,形成绿意盎然的生态景观。蜿蜒的小径以天然石材铺设,与周边草木和谐相融,建筑、雕塑等设施巧妙点缀于绿植之间,让游客在感受古老挹娄文化魅力的同时,亦能沉浸于亲近自然、舒适惬意的游览氛围之中。这片“城市绿肺”全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却始终保持着自然本真的模样。
北大荒农机博览园的蜕变同样令人惊叹。作为承载农垦记忆的地标,这里没有因“保护”而固步自封,反而焕发新生:荷花观赏区盛夏时节“接天莲叶无穷碧”,鉴赏花卉与原生植物和谐共生;游客在参观农机展时,既能触摸历史的温度,也能感受生态的活力。这种“文化+生态”的融合,让景区年客流量提升30%。
友谊自驾游宿营地则探索出“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的新模式。生态停车场、木质营位与拓展基地巧妙嵌入自然环境,既满足游客需求,又最大限度减少对土地的干扰。一位来自市区的露营爱好者说:“在这里搭帐篷,感觉就像住进了森林里,既方便又不破坏环境。”这种对自然的喜爱,让营地成为周边城市家庭周末游的热门选择。
润物无声:让生态文化走进百姓生活
“一花一木皆是景,一言一行要文明”……类似这样的标语,在友谊县各景区随处可见。
通过发放宣传单、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将生态理念融入游览全过程。同时,景区管理人员每日巡查,及时清理垃圾、规范游客行为,让“无痕游览”成为共识。
县文广旅局招募的3名“生态导游”,在讲解景点时,总会顺带普及环保知识。如今,主动带走垃圾、拒绝攀折花木的游客越来越多,景区保洁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近一半。
严格监管是生态保护的底线。文广旅部门向辖区A级景区传达生态保护重要性,定期开展景区环境巡视检查,督导景区落实生态保护措施,规范旅游开发与经营行为,防止景区建设与运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通过严格监管,保障景区生态系统稳定,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共生题。我们要继续当好生态的守护者、发展的推动者,让子孙后代也能在这片土地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友谊县文广旅局负责人如是说。
以自然为经,以人文为纬——真正的生态旅游,是让每个脚印都成为大地的温柔印记,让每次邂逅都化作守护的力量。当每寸土地都被珍视,每滴水都被呵护,绿水青山自然会成为永不枯竭的财富源泉。实践证明:通过农业特色、文化资源、旅游业态的“场景交融”,友谊县变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大景区。生态美连着旅游旺、百姓富,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