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双鸭山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5-10-15 08:33
中秋之后的清晨,饶河县的气温已降至 5℃,但饶河口岸出入境大厅内却暖意融融。身着彩色外套的俄罗斯游客们手持护照,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办理入境手续,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早就听说中国美食很美味,这次终于能好好体验了!” 来自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的叶卡捷琳娜一边展示手机里收藏的中国美食攻略,一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向工作人员道谢。随着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的落地,这座承载着中俄经贸文化交流使命的边境口岸,正迎来一波又一波热闹的 “俄罗斯游客潮”。
免签政策 “破冰”:口岸迎来 “黄金增长期”
“自 9 月 15 日免签政策实施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入境旅客多了!” 饶河口岸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工作人员指着数据报表介绍, 截至 10 月 10 日,饶河口岸入境俄罗斯旅客数量同比增长 30%,周末及节假日更是出现小高峰。免签政策的 “东风”,让曾经需要提前准备签证的俄罗斯游客,如今只需持有效护照即可便捷入境,大大降低了跨境出行的时间与经济成本。
饶河口岸的 “吸引力”,不仅源于政策红利,更离不开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深厚的历史积淀。1989 年,饶河口岸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三十余年来,始终是中俄边境线上重要的 “双向门户”—— 东与俄罗斯比金市隔江相望,通过客货混装船和浮箱固冰通道,实现 “四季通关”。如今,随着免签政策的加持, 这座口岸不再只是货物往来的 “中转站”,更成为中俄民众面对面交流的 “连心桥”。“以前来中国需要提前一个月申请签证,现在说走就走,太方便了!” 多次来饶河采购的俄罗斯商人安德烈,这次特意带着家人一起来体验中式生活,“我要带孩子去吃火锅,还要买些中国的日用品回去。”
市井烟火气:俄罗斯游客 “打卡” 饶河日常
走进饶河县城内的各个商超,随处可见俄罗斯游客的身影:在零食区,他们认真对比着中国特色糕点的口味;在日用品货架前,仔细查看护肤品的成分说明;收银台前,排队的游客手里提着装满洗发水、文具、小家电的购物袋,不时用手机翻译软件与店员交流。“中国的商品质量好、价格实惠,每次来都要给家人和朋友带些回去。” 来自俄罗斯的娜塔莉娅,手里提着三大袋战利品,脸上满是满足。
除了购物,中国美食成为俄罗斯游客最期待的 “体验项目”。在县城一家老字号中餐厅里,酸汤鱼、锅包肉、东北大乱炖等特色菜肴刚端上桌,就吸引了邻桌俄罗斯游客的目光。“这个鱼的味道太特别了!” 第一次品尝酸汤鱼的瓦莲京娜,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还拿出手机拍照发朋友圈。餐厅老板笑着说:“免签政策实施后,店里的俄罗斯客人多了三成,我们还特意准备了俄语菜单,方便他们点餐。”
体验中式按摩,也是不少俄罗斯游客的 “必选项”。在饶河县人民医院理疗科内,按摩医生正为俄罗斯游客谢尔盖进行推拿。“长期开车导致颈椎不舒服,朋友推荐我来试一下中式按摩,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谢尔盖说,这次体验让他对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下次还要带妻子来试试针灸。” 从舌尖上的美味到身体上的放松,饶河县用最朴素的 “烟火气”,让俄罗斯游客感受到了中国的热情与魅力。
双向共繁荣:口岸激活区域经济 “新引擎”
“游客多了,店里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在饶河口岸附近经营特产店的李女士,最近每天都要忙着补货,“以前主要靠本地顾客和批发订单,现在不少俄罗斯游客会来买东北山珍、蜂蜜,我们还推出了俄语服务,方便沟通。” 免签政策带来的 “游客红利”,不仅惠及餐饮、零售、住宿等行业,更推动了饶河县与俄罗斯周边地区的经贸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据饶河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当地企业与俄罗斯商家的合作也更加紧密。“以前我们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靠批量运输,现在不少俄罗斯采购商通过免签政策来饶河实地考察,不仅签订了更大的订单,还提出了定制化的产品需求。” 目前,饶河县的大豆、玉米、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深受俄罗斯消费者喜爱;而俄罗斯的巧克力、蜂蜜、木材等商品,也通过饶河口岸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两国民众的生活。
从 “单向通关” 到 “双向互动”,从 “货物往来” 到 “人文交融”,饶河口岸正以免签政策为契机,书写着中俄边境经贸文化交流的新篇章。正如饶河县外事办负责同志所说:“口岸是连接两国的‘桥梁’,而人员往来则是‘桥梁’上最活跃的‘音符’。饶河县将进一步完善口岸设施,提升服务水平,让这座‘桥梁’更宽、更稳,让中俄两国的情谊在交流中不断加深,让区域经济在合作中实现共同繁荣。”
夕阳西下,饶河口岸的入境大厅内依然人头攒动。随着最后一批俄罗斯游客顺利入境,工作人员开始整理当天的资料。窗外,界江静静流淌,见证着这座边境小城的热闹与活力,也见证着中俄两国跨越国界的友谊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