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双鸭山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5-11-06 08:37
锚定民生航向 聚力幸福升级
书写“民生为大”的集贤答卷
如果说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奋进的“巨轮”,那么民生就是压舱的“磐石”,更是指引方向的“航标”。近两年来,集贤县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核心目标,以“九城联创”为抓手,将民生事业贯穿县域发展,串联起百姓家门口的便利、病床前的安心、校园里的欢笑和老人的安享幸福等,让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黑土地上书写出一份兼具“烟火气”与“大格局”的民生答卷。
稳就业:为民生安上“稳定器”,让奋斗有底气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就是保民生。以中央、省市促进就业政策为导向,集贤县结合县域特点,构建起“政策纾困+技能赋能+精准帮扶”的全链条就业服务体系,2024年新增城镇就业433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9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47人,全县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家住繁荣社区的市民李国福人到中年,母亲年迈需要照顾、孩子上学需要接送,“事业”和“家庭”两头兼顾既是他的“刚需”,也是他家最大的难题。今年夏天,繁荣社区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了李国福家的困难,积极联络辖区内企业,帮助李国福在家附近找到了工作岗位,解决了他家的大难题。
像李国福这样,通过县职能部门“牵线搭桥”实现就业的人在集贤县还有很多。面对中小微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市民群众的就业压力,县人社、社区、乡镇等化身“政策摆渡人”,以“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打破流程壁垒,让社保补贴、稳岗返还等政策精准“滴灌”到厂矿车间、商圈店铺;针对家政服务、电子商务、机械维修等县域产业急需领域,开设“理论+实操”“线上+线下”的特色培训课堂,让乡镇农民、待业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学一门傍身技能。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特殊就业需求家庭,建立一人一档、单户单档台账,通过“订单式培训+岗位对接”等办法,让市民群众实现“培训即就业”。
针对零就业家庭的特殊情况,集贤县实行“动态清零”政策,以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社区等基层部门配合,确保“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清零一户”,让就业成为广大市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希望支点”和“奋斗的底气”。
优医疗:为健康架起“连心桥”,让守护有温度
“以前看病要跑县里,现在镇卫生院就能挂专家号,省下的不只是路费,更是心劲儿!”10月22日上午,太平镇太玉村李长海由衷地感慨。
这是集贤县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丰硕成果。通过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联动,集贤县全县医共体成员单位实现资源互通、人才共享,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以医共体建设为纽带,集贤将县人民医院的“龙头”作用与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功能、村卫生室的“基础”优势紧密串联,让“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变为现实。截至上半年,集贤县医共体内部远程会诊覆盖率达100%;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84.14%,电子建档率81.35%,规范化电子档案覆盖率67.0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91.01%、87.7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97.91%,肺结核患者管理率100%;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66个,常住人口签约率30.03%,覆盖70636人,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用药指导等服务。
美环境:为宜居擦亮“幸福色”,让生活有品质
“以前小区路面坑洼,下雨天出门得踮着脚走;现在不仅路平了,还多了健身器材,饭后能在楼下遛弯儿,住着比以前舒心十倍。县里真是干了大好事儿!”这是最近一段时间集贤县康乐小区居民的心声。
这是集贤县今年九项重点民生工程的缩影。通过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的为民办实事全新模式,集贤县充分考虑群众诉求,切实回应百姓关切。结合市政热线、县长信箱等各类平台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拟定民生实事建议事项,并经过反复沟通论证、听取意见建议、提交有关会议研究审议,最终确定9项重点民生实事,做到项目源自群众,充分尊重民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集贤县坚持闭环管理,拿出具体落实措施,建立工作台账,健全分管领导牵头、行业部门负责、相关单位合力推进的闭环落实体系,确保民生实事“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以福利镇水源输水管线及配套设施改造项目为突破口,集贤县把物业服务从项目涉及的物业住宅小区扩散到全县失管小区、单体楼,全面实现“亮化、美化、净化”,实现弃管小区物业全覆盖,有效治理解决物业管理不到位、停车秩序混乱,占用堵塞小区主次干道和消防通道、私搭乱建等违规违法行为,让市容环境面貌一新;大规模启动背街巷道和人行步道提升改造工程,完成14万平方米背街巷道和11万平方米人行步道砖项目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切实提升城区道路的通行安全性,改善城市环境,为居民创造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以龙杰—龙唐供热一级管网互联互通为切入点,投资9930.05万元新建互联互通管道20010米、中继泵站1座,实现龙杰与龙唐的热源互为备用、相互保障,形成“一城一网、一网多源,互联互通、统筹调配,安全稳定、良性运转”的供热新格局。同时,取缔笔架山、四达物流园锅炉房两座,以集中供热大幅提升住户的供热质量,提高住户的满足感。
惠未来:为成长筑牢“托底墙”,让希望有依托
民生的温度,不仅在于当下的保障,更在于对“未来”的守护。从“二孩”“三孩”政策落地到“教育提质”行动,从普惠托育服务到养老体系升级,集贤县以“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思维,为不同年龄段的群众撑起“幸福伞”,夯实民生“未来之基”。
以“名师名校长”工程为引擎,集贤县统筹推进各学段教育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制定出台《2025年学前教育扩优提质工作方案》,学前教育办园水平显著提升;深入实施听“推门课”,严格落实候课制度,通过智慧黑板巡课功能对全县教师的候课情况进行不定期常规巡查,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短板与弱项;搭建教学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投入100余万元,改善全县学校用餐环境,提高餐食质量。通过全面实行“桶餐进班+教室分餐”新型供餐模式,保证“校园餐”温度,降低配餐价格,校园餐就餐人数由860余人上升到1699人,学生及家长满意率达95%以上。
幼有所教,老有所养。依托全县大型养老机构,集贤县出台《集贤县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结合工作方案》,指导全县养老机构及场所与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积极与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沟通,为符合条件老人进行免费体检,按要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教育服务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乡镇、社区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居家老年人开展全面探访关爱工作,深入了解其在生活照料、应急救助、精神慰藉、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以“五熟知”“三协助”为工作主线开展亲情化探访关爱服务,今年上半年提供探访关爱服务1437人次。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茬接着一茬干,把一个个民生“难点”变成民生“亮点”,努力让广大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集贤县以民生之笔绘就了“民生之城”。这份温暖答卷的背后,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县域治理现代化的“集贤探索”。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集贤县将继续以民生为帆、以奋斗为桨,让“民生红利”持续释放,让“幸福指数”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