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双鸭山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5-11-14 08:32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筑牢坚实法治保障
我市以高水平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执政兴国,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年初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一体推进法治双鸭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良法善治有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就出双鸭山这座城市的最美底色。
以理论思想铸魂,把牢政治方向,组织推动坚强有力。笃学深悟,强化思想引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常委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及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全市6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培训,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上率下,强化行动引领,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统筹推进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贯彻落实,认真执行党委常委会述法制度,市县两级党委常委会累计听取述法110次;对标找差,强化规范引领,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知识测试,重点考察“一把手”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等方面专业素养,全市306名领导干部达到90分以上的占比84.3%。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统计行政复议纠错、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情况,并开展专项督察,推动全市各单位举一反三,靶向纠错,提升依法行政意识。
以科学立法铸基,突出精准务实,法治质效稳步提升。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科学编制《双鸭山市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双鸭山市煤矸石污染环境防治和综合利用条例》为2025年内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项目,《双鸭山市城市道路占用挖掘管理条例》和《双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为预备项目;提高立法质效,对《双鸭山市市场主体服务条例(草案)》《双鸭山市赫哲族鱼皮技艺保护条例(草案)》《双鸭山市煤矸石污染环境防治和综合利用条例(草案)》内容进行审查,确保既不违背上位法和有关政策,又有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核,建立起草单位“初审”、政府法律顾问“参审”、司法局“终审”的“三审”工作机制,创新增设发文前再次合法性审核环节,目前共完成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审核4项、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13件。
以深化改革铸能,坚持规范高效,依法行政纵深推进。加快体制改革增实力,成立市县乡三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局,市本级、8个县(区)司法局和58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同步完成挂牌,行政执法监督机构改革工作全面铺开;规范执法行为强能力,制定《双鸭山市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办法(试行)》,降低行政执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负面影响,全年各级行政执法单位共评查案卷35540件,有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畅通行政复议提效力,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市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617件,受理536件,受理前调解成功22件,审结480件,审结率同比增长88.24%。开设涉企“绿色通道”9个,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以公正司法铸堤,强化叠加效能,硬核保障可感可及。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建立法院领导办案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案件分配机制,制定《关于案件阅核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案件阅核的原则要求、阅核范围等内容,上半年两级法院结案27477件,经阅核案件结案8195件;充分发挥司法监督职能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上半年全市刑事检察部门共受理审查逮捕案件297件405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982件1658人,提高人民群众司法满意度;保障高质量发展效果显著,市中级人民法院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要素式审判,上半年共审结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4件。市人民检察院建立《关于知识产权民事侵权纠纷适用惩罚性赔偿机制的意见》,确定岭东区法院专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对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实行集中管辖。
以法治社会铸安,注重多维发力,基层基础更加坚实。公共法律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全覆盖打造“一站通”法律服务平台,建成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66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578个。提高涉外公证服务标准,满足国内外群众及企事业单位涉外公证法律服务需求,目前全市公证机构共办理涉外公证事项1519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效明显,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劳动、教育、消费生产等矛盾多发领域,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专项排查相结合,调解矛盾纠纷9416件,调解成功率98.54%。以县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部建成;普法宣传形式多样,发挥“八五”普法讲师团、村居“法律明白人”法治宣传主力军、先锋队作用,运用新媒体融合引领普法宣传新风尚,建成友谊县民族法治文化一条街、四方台民法典公园等法治文化阵地26个,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