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双鸭山日报社 发布时间:2025-11-21 08:33
加大力度 创新模式 拓展领域 提升层次
我市持续推进垦地合作为现代农业发展蓄势赋能
加大力度、创新模式、拓展领域、提升层次。为提高双鸭山域内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未来三年里,我市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带动地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托域内垦区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优势,加快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垦地发展新格局,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步伐。
坚持解放思想多元共建原则,牢固树立融合发展新理念,切实打破地域闭锁,立足农垦和地方各自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和要素对接,在农业生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多方共赢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统筹协调、搭建平台等方面的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充分发挥垦地双方比较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垦企业和地方各类经营主体意愿,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通过市场化方式推动垦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创新模式追求实效原则,探索推广“全程托管、产量保底、投入包干、多收多分”“一主四包”“大托管”试点等多元化合作模式,为农户提供耕、种、管、收、加、销等全过程社会化服务。探索“农垦+村集体”“农垦+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合作模式,发挥农垦在技术、服务、种肥等方面优势,实现资源互补。鼓励农垦企业与地方共同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整合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原则,采取试点先行、示范引领,选择基础条件好、合作意愿强的地区和领域开展垦地合作试点,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模式和经验。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合作内容和方式,稳步推进垦地合作向纵深发展。
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鼓励支持农垦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方式,与地方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合作,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引导地方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整合土地资源,集中连片开展垦地合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农垦在农业科技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积极推广农垦“三五”早播、大豆“大垄宽台匀密栽培”、水稻“三化两管”、玉米“四精两管”等高产栽培技术,引领农户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指导,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各县(区)要成立农业技术指导服务队,将农垦成熟的先进农业生产技术成果加快向全市所有农村辐射推广应用,增加农垦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全面提升地方农业科技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水平;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垦企业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为地方农户提供农资供应、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仓储、农产品销售等一站式服务。鼓励农垦企业与地方农资企业、农机合作社等联合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按照《双鸭山市垦地合作实施方案(2026-2028年)》目标,通过垦地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机制更加完善,合作水平明显提升,形成垦地合作发展新格局,助力我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力争2026年全市垦地合作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其中全程托管面积达到64万亩以上,单(多)环节托管和技术服务面积达到136万亩以上。全市建成万亩示范片6个、千亩示范方150个、百亩攻关田60个,辐射带动标准种植面积52万亩。集贤县、宝清县、饶河县选择基础条件好的地块,集中打造高标准农田垦地合作示范带1处;2027年合作面积达到260万亩以上,其中全程托管面积达到83万亩以上,单(多)环节托管和技术服务面积达到177万亩以上。到2028年全市垦地合作落实面积达到300万亩以上,其中全程托管面积达到96万亩以上,单(多)环节托管和技术服务面积达到204万亩以上,整村推进托管示范村不少于60个。
通过推广应用农垦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粮食单产水平,实现全程托管合作地块较周边常规地块平均增产200斤以上,环节托管和技术服务地块较周边常规地块平均增产100斤以上。到2028年,力争全市粮食平均单产水平增长6%以上,粮食产能达到145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