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14 11:23
关于双鸭山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1月7日在双鸭山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双鸭山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全市财政预算安排(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一、2015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狠抓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5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07438万元,同比下降2.0%,其中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85473万元,同比增长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68032万元,同比增长12.9%。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减同省各项结算后,全市实现收支平衡。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1478万元,同比增长24.0%;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0005万元,同比增长31.9%。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4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14万元。
市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24624万元,同比下降5.1%,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957万元,同比下降0.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81608万元,同比增长16.6%。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减同省和县区各项结算后,市级实现收支平衡。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772万元,同比增长34.7%;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5729万元,同比增长38.4%。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46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114万元。
2015年预算执行特点:
(一)提升增收节支能力,财政经济运行平稳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政策调整、结构减收等叠加因素影响,市县区同心协力,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齐抓共管,保障了全市和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上年基本持平,并在全省收入增幅排名中居于前列。狠抓税收征管。突出税源调查,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监管,深入挖掘增收,促进税收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44312万元,其中入地方库122347万元,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66.0%。严格非税征缴。强化非税收入预算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的征缴,明确征管责任制,全市非税收入完成63126万元,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强化支出管理。持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全市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825家,累计集中支付5.3万笔,集中支付资金67亿元,有效规范了支出行为,增强了资金使用透明度。全面清理财政暂付款、结余结转存量资金,激发财政资金活性。突出一般性财政支出管理,大力压缩“三公经费”,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2.3%,行政运行成本明显降低。
(二)发挥资金导向作用,助推发展力度加大
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作用,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积极筹措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16125万元,引导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支持企业解困。先后筹措失业保险基金、就业资金22000万元,支持双矿集团稳定岗位及分流人员再就业。同时为重点财源建龙集团等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缓解支柱企业资金压力。缩减收费项目。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收费项目进行集中清理,取消、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4项,免征小微企业行政事业收费9项,减轻了企业负担。积极向上争取。紧紧围绕国家、省稳增长促发展政策导向,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上级政策导向和支持重点,积极争取上级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全市共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620885万元,其中市本级354074万元,同比增长12.5%;另外市本级争取存量债务置换资金14.8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6.4亿元,为经济发展及预算平衡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落实基本民生保障,支出结构明显优化
加大对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资金投入,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进步。全市民生投入达77亿元,比上年支出增加8亿元,财政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作用更加突显。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市本级累计拨付社会保障资金220000万元,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500元/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3500元/年,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筹措资金12000万元,实施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同时拨付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涉农补贴资金30429万元,使我市种粮农民户均增收2000多元。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拨付资金2369万元,落实“二免一补”及高中、中职学生助学金政策;筹措资金3659万元,实施薄弱校舍维修、办学设施更新工程,切实提高了我市整体办学水平。筹措资金10082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320元提高到380元,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建设,城乡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和谐城市建设。完成主城区基本建设投资47767万元,实施一马路、建设路、老旧小区等改造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筹措资金143384万元,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发放廉租住房补贴,缓解了我市低收入家庭住房矛盾;拨付资金6237万元,解决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的不足和技术装备落后问题,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理财能力显著提高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财政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构建现代财政管理制度。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明确了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范围;积极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按要求除涉密部门外,所有财政拨款预算单位的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通过政府网站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推进国资管理改革。强化融资平台监管,提高平台融资投资能力,增强了国有企业资产运行绩效;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进行清理,摸清了我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面积底数;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明确界定改革范围,梳理核实产权关系,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条件。提升财政支出绩效。发挥投资评审职能,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全年报审金额24277万元,审定金额20438万元,核减3839万元,审减率15.8%;强化政府采购管理,精简采购程序,全年累计采购17025万元,节约资金1820万元,切实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规范财经运行秩序。加强财政监督检查,认真开展财政专项资金、非税收入征管、会计法执法及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检查,发挥了财政监督的预防、制约和规范作用。
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财税改革的攻坚之年。我们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面对诸多挑战,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四煤城转型规划战略部署,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市委全力推进“四大产业区”建设,都将对我市经济社会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为财政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但也应当看到,一方面重点财源煤炭、钢铁企业产品价格、经营形势短期内难以出现明显好转,给我市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带来较大压力;另一方面为落实国家、省惠民政策,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建设等民生刚性增支对财政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部分政府性债务进入偿债高峰也将给我市财政带来沉重负担,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全市财政收支形势分析,2016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强化财源培植、严格收入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为推进富民强市提供财力保障。
遵循以上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全市主要经济预期指标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本着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的原则,2016年预算拟安排如下:
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安排316661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91241万元,同比增长3.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882855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减同省各项结算后,预算收支平衡。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3725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3725万元。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5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50万元。
市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安排128363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78235万元,同比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53151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减同省和县区各项结算后,预算收支平衡。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7623万元,基金预算支出安排7623万元。
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5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50万元。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受财力限制,市级仍有部分支出无法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安排,需要通过增收节支及争取上级财力补助予以解决。
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16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力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项挑战,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提升财力为宗旨,狠抓增收节支,努力提高财政保障水平。加强税费征管。积极分析收入形势,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强对主体税种、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收的征管,确保税收全额入库。继续深化收费体制改革,严格非税收支预算编制,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强化税费征缴监管,提高非税收入征缴水平。加大争取力度。继续把向上争取作为财政增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部门协调配合,在分类梳理、充分利用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从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及“四大产业区”项目建设等领域入手,全力争取上级部门对我市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及各类重点项目资金支持。严控一般性支出。健全完善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及差旅费、会议费管理制度。加强“三公”经费监督管理,大力推行公务卡结算,提高公务消费透明度。
(二)以服务发展为主题,培植壮大财源,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积极创造优良投资发展环境,支持园区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实施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快交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承载力。创新资金引导方式。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发挥创业、中小微企业担保、产业发展等基金作用,引导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快速发展。培植壮大新兴财源。围绕“四大产业区”战略定位,引导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培植拉动能力强、符合产业政策的绿色财源。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扩大金融产业规模和服务功能,提高金融企业对财政的贡献率,支持电子商务、养老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园区建设,使第三产业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大保障力度,促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继续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制度实施,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提高城乡医疗保险筹集标准和补贴标准,提高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和政府对各种社会保险补贴投入,积极帮扶双矿集团分流解困,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创业就业。继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强化教育经费保障,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优质公平发展;加大对医疗卫生投入,继续支持医疗场所搬迁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覆盖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继续完善财政支农措施。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三项补贴”发放方式,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以完善管理为驱动,深化财政改革,提高公共财政理财水平。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紧跟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动向,细化专项收入、支出预算编制,推进部门预算改革;编制3年滚动财政中期规划,全力提高财政政策的前瞻性和可持续性。建立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部门结余结转资金清理力度,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益。深化收费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一口制”收费管理办法,对全市投资类收费实施“一次告知、一口收费、分配使用”的管理办法,提升效率、杜绝多头征收,降低企业压力。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落实国家、省债务管理政策,将政府性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积极争取存量债务置换债券,同时利用各种间歇资金实施“过桥借款”,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增强国有资产运行绩效;严格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规范行政事业资产配置,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财政支出绩效。强化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扩大绩效考评范围,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强化财政投资评审职能,拓宽评审领域,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按照省里部署,适时启动公车改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依法完整编制采购预算,合理确定采购需求,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提高政府采购节支率。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同步监督”机制,突出专项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圆满完成全年财政工作任务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