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23050002790982-00-2022-04-2913403960
- 分类:综合政务
- 发布机构:市政府
- 发文日期:1651188166000
- 名称:双政发〔2022〕9号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双鸭山市推进冰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号:双政发〔2022〕9号
- 主 题 词:经济
- 时效:现行有效
双政发〔2022〕9号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双鸭山市推进冰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
印发双鸭山市推进冰雪产业
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及在双中、省直有关单位:
《双鸭山市推进冰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2022年4月29日召开的市政府第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双鸭山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29日
双鸭山市推进冰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发挥冰雪资源优势、推进冰雪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部署,着力推动双鸭山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快速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关于将我省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后冬奥战略机遇,全面贯彻实施《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和《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坚持立足我市实际,整合冰雪资源,聚焦冰雪经济,做大做优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等冰雪经济重点产业,加速推进“冷资源”向“热经济”转化,进一步释放冰雪产业动能,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统筹发展。
科学制定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实现全市冰雪产品各具特色、差异发展,避免碎片化、低水平、同质化。
(二)坚持全域发展。
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实施精品战略,着力打造具有独特性、高水平的产品。
(三)坚持产业联动。
推动冰雪产业要素集聚和区域协调联动,坚持冰雪体育、文化、旅游间的协调深度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末期,基本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相关产业融合的双鸭山市冰雪产业体系,变独特的冰雪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力争建成1个省级冰雪旅游度假区,评定1个4S级滑雪场、1个3S级滑雪场。争取全市冰雪旅游人数突破60万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突破8亿元。
四、重点任务
(一)冰雪体育产业。
1.举办品牌赛事活动。依托双鸭山冬泳基地,举办“全国冬泳日”系列示范活动(双鸭山站);举办国际水平冬泳邀请赛、全国冬泳邀请赛;开展冬捕、百人冰桶、冰雪嘉年华表演等项目。在冰上运动中心举办全市中小学生速滑系列赛。充分发挥我市现有滑雪场优势,举办全省、全市滑雪比赛。利用我市山川优势,举办冰雪越野汽车穿越拉力赛。
2.全面普及冰雪运动。建成全市冰雪全民健身活动组织网络,健全居民健康、科学、文明、时尚的冰雪运动理念。大力开展青少年冰雪运动和冰雪知识普及工作,引导各县(区)建立滑冰、滑雪协会。举办大众速滑、滑雪、雪地足球、冰雕、雪雕等冰雪系列赛事。
3.深入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深化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和“赏冰乐雪”活动,以全市中小学校为主阵地,开展速滑、滑雪、雪地足球、轮滑等校园体育运动,力争学校冰雪运动体育课程开课率达到80%、学校建设校园滑冰场率达到60%。借助教育“双减”政策,实现上冰上雪“双增”目标。
4.加强群众冰雪运动设施建设。每个县(区)至少建成1个室外滑冰场,全市公益冰场数量达到15个以上,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赏冰乐雪”冰雪休闲乐园和冰雪场馆,开发大众化冰雪休闲娱乐产品。
5.推动残疾人参加冰雪活动。全市培养20名残疾人健身指导员,建设5个残疾人健身示范点。组织开展残疾人冰雪活动,推进冬季运动进社区、进残疾人机构,使更多残疾人参与冬季健身。
6.建设冰雪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青少年冰雪体育运动兴趣和专项技能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开设冰雪运动体育课程,培养兼职冰雪运动教师100名,培养大众冰雪运动消费基础人群,支持冬季项目青少年俱乐部。将双鸭山打造成为滑雪运动培训基地城市。
(二)冰雪文化产业。
1.建设城市冰雪文化区。以城市冰雪为核心、以人文冰雪为特色,丰富冰雪关联产品科技元素,利用激光秀、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打造科技冰雪文化产品。突破季节限制,培育冰雪演艺与娱乐项目,形成“赏冰乐雪”四季体验产品体系。将冰雪文化与城市风情有机结合,建设集冰雪观光、冰雪体验、冰雪娱乐、冰雪演艺等于一体的冰雪文化城市。
2.创新冰雪文化供给。深化冰雪文化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创作冰雪主题歌曲作品,通过旅游宣传品或MV形式,用于双鸭山市旅游形象推广,弘扬冰雪文化,扩大冰雪文化影响力。深化冰雪与挹娄文化相结合,打造冰雪千年历史风情游产品。深化冰雪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建设雪景民宿、农村小饭馆等,使乡村旅游冬季项目活跃起来。深化冰雪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相结合,组织赫哲族嫁令阔、伊玛堪说唱及李氏快板等非遗传承人举办冰雪主题系列展演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现场创作冰雪主题剪纸、鱼皮画、桦树皮画、北大荒版画等作品,让冰雪文化富有双鸭山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3.实施文化赋能行动。加强地域文化背景和形象特征植入,利用双鸭山站、双鸭山西站、客运站等区域,设立双鸭山地域文化专区,展示地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展售地域特色文创展品。利用“多彩双鸭山”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举办创意设计大赛,推进冰雪文化产品开发及生产。利用“双鸭山十大美景”评选活动,增强广大群众对双鸭山冰雪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三)冰雪旅游产业。
1.培育冰雪旅游重点景区。结合我市冰雪资源和产品实际,加快推进圣洁摇篮山景区的升级打造,扎实推进圣洁摇篮山滑雪场4S级滑雪场创建;积极推进圣洁摇篮山景区创建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区。依托现有滑雪场重点打造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性“玩冰乐雪”旅游基地,提升民众参与度和体验性。
2.开发冰雪旅游特色项目。充分利用冰雪资源优势,发挥圣洁摇篮山滑雪场和青山滑雪场的区域影响力,以“闯关东”历史背景为主题,通过勇闯“闯关东”沿途关卡,参与雪地自行车、冰滑梯等冰雪娱乐项目,品尝雪地东北大锅炖、雪地火锅等特色美食的系列组合,打造独具特色的“冰雪闯关东”特色项目。
3.建造森林冰雪旅游区。深入挖掘完达山余脉的雪文化,以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七星峰森林公园、大顶子山森林公园为依托,重点开发森林穿越、冰雪运动、冰雪爬犁、冰雪游艺、民间冰灯等冰雪文化传统产品,建设集滑雪与休闲度假、狩猎与森林穿越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森林冰雪旅游区。
4.打造温泉冰雪娱乐区。积极开发温泉资源,重点开发建设“冰雪+温泉”特色旅游度假综合体。提档升级传统温泉度假产品,推动“温泉+医疗”“温泉+康体”融合,打造“深度玩冰、厚度玩雪、暖度温泉”冰雪旅游区,培育、创建冰雪温泉度假目的地。
5.设计冰雪旅游精品线路。根据客源市场需求,打造我市青山国家森林公园赏冰滑雪一日游;圣洁摇篮山滑雪场滑雪冬钓、龙湖水利风景区冬捕一日游;大顶子山风景区、小南河关东情农家旅游摄影基地、四排赫哲族民俗风情园一日游;岭东区—宝清县—饶河县赏冰乐雪三日游等经典冬季短期游线路。围绕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青山国家森林公园—双鸭山冰上体育运动中心—国际冬泳比赛基地—圣洁摇篮山滑雪场—大顶子山—小南河村推出“体验神奇北大荒,激情冰雪六日游”长期游线路。
6.强化冰雪旅游宣传营销。围绕冰雪赛事(国际冬泳锦标赛、全市滑雪比赛)、自驾穿越(林海地原穿越、东极·界江乌苏里雪原穿越)、徒步体验(“赏冰乐雪”徒步大会)、游学研学(冬令营)、摄影艺术、景观观赏(自然冰雪景观)、校园运动(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雪娱乐(元旦寻宝节)八大冰雪旅游主题产品,打造双鸭山冰雪旅游品牌,开展系列推广营销。采取深入景区调研指导、组织景区与旅行社对接等方式,积极引导圣洁摇篮山滑雪场、青山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七星山国家森林公园冰雪乐园、东湖旅游度假区、龙湖水利风景区、双鸭山·深圳冰上体育运动中心等我市冬季重点景区,结合各自资源优势及实际,打造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冬季旅游产品。
五、组织领导
为推进本方案贯彻落实,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促进我市冰雪产业发展,建立双鸭山市促进冰雪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县(区)主要领导、市直和在双中省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兼任。切实构建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带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形成全市冰雪产业发展合力。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和督办落实机制,按季度组织开展冰雪产业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实地检查。各县(区)、各部门要参照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实台账形式,形成冰雪产业重点工作落实台账,市政府督办检查室将开展重点督办。
(二)加大扶持力度。
各县(区)、各部门要做到政策措施要向冰雪产业集成、招商引资要向冰雪产业延伸、专项资金要向冰雪产业倾斜、营销推广要向冰雪产业侧重,落实好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将冰雪产业项目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打造放心环境。
建立健全安全监控责任体系与工作机制,加强交通监管与清雪保障,确保冬季交通安全;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市场秩序;加强食药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加强气象预报,预防极端天气;加强旅游合同执行监管,确保当事人权益;将冰雪产业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城市综合治理范畴,形成管理联动。